近年來,智能汽車產業在國際國內越來越熱門,不斷成為焦點話題: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持續引發關注,據悉近期將部署全自動駕駛方案入華,招募本地運營團隊等;將在今年11月28日開幕、由中國貿促會主辦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專門設置了智能汽車鏈展區,展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核心原材料、關鍵元器件及動力系統、智能駕駛、初創電動車企集成產品等上中下游關鍵技術和產品,融合充電服務、汽車金融等服務,聚焦電動化、智能化創新發展,增進產業內部合作、跨界融合、資源共享。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寧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圍繞“智能汽車”這個關鍵詞可說的內容很多。在他看來,國內智能汽車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定位不同。一些車企主動選擇與華為所代表的智能硬件、軟件技術企業合作,也有一部分車企對于這種合作模式有顧慮,這種現象屬于一種市場行為,不同企業看法不同很正常。
“智能汽車產業鏈協作很有必要,原來的整車企業遇到操作系統、算法、芯片這些挑戰,從零起步搭建智能汽車產業鏈成本很高,效果也難以短期評價。當然,傳統車企通過努力,自己能系統創新研發智能網聯汽車也很好。”王寧認為,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在整車平臺、車輛研發設計方面可發揮傳統車企優勢,在智能網聯設備和軟件方面可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企業的優勢。除此之外,還要從產品系統角度去考慮,如何更好地發揮企業自身的優勢,形成產品的競爭優勢,這些都是市場選擇的過程。
從國際來看,王寧介紹說,智能網聯產業國內外基本上同步發力,各國在這個產業鏈上各有優勢和短板:我國在科技創新和用戶體驗端有一定優勢;在智能駕駛和單車智能方面也開始積極發力;在ADAS車載硬件激光傳感器、毫米波雷達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車規級芯片、算力芯片還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另外汽車操作系統也需要系統考慮軟件、硬件耦合以及數據的安全性,這些方面的發展還面臨很大的挑戰。
“在智能網聯這一領域沒有哪個國家擁有絕對優勢,技術創新面臨不確定性風險,車規級芯片、軟件、數據安全、數據共享等領域都需要國際合作。由于不同國家用戶使用場景和習慣都不一樣,在用戶銷售、售后方面憑一己之力未必能勝任,都有國際合作空間。技術測試與驗證、數據共享更是特別需要國際合作。”王寧說,我國的智能汽車出口,要系統考量國外的實際道路工況和使用場景。車企需要系統考量本地化的需求,在產品的設計、研發、使用等環節都要充分考慮。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市場選擇、商業判斷也很重要。
王寧告訴記者,國際國內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強烈呼喚強化智能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鏈博會設置智能汽車鏈展區,為國際國內智能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交流合作搭建高規格的大平臺,回應和契合了國際國內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協作需求。“鏈博會專門設置智能汽車鏈展區可以促進貿易和技術交流。”在王寧看來,智能汽車鏈展區涉及充電服務、電池回收展示很好,充電、回收是使用環節,很需要努力去發展,因為智能網聯車也會遇到“到哪兒充電”的問題,在這方面有很多可做之事。“發展電池回收領域有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汽車電池用到的鎳大部分依靠進口,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的提高可減少污染、浪費,節約成本。”王寧說。
來源:中國貿易報
作者:劉國民,中國貿易報社記者
編輯:阮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