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的新動能作用日益增強,尤其是生物農業得到長足發展,走出了一條從生物基因育種、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生物有機肥料、無毒生物農藥相互融合的現代生物農業新路子。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國產商用大飛機和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均首飛成功,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不斷提升,首輛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工業機器人產量持續居于全球第一,數控機床產業產值占全球比重約31%,船舶訂單居全球第一。
新材料創新能力和應用范圍穩步提升,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機硅、超硬材料、特種不銹鋼、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領域產能居世界前列,并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醫療器械、文體用品、紡織機械、建筑材料、化工機械、運輸車輛等行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節能環保產業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我國環保政策密集出臺,第三方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環保產業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節能服務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受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的不斷融合的影響,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呈現生態化、網絡化、專業化的新趨勢。
新能源產業保持平穩有序發展,清潔能源消費占比超四分之一,2021年新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1萬億千瓦時。
新能源汽車產業助推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保有量都占世界50%以上,且出口勢頭良好,帶動了上游電池、電控等零部件體系的發展。
數字創意產業實現爆發式增長,數字內容、數字創意裝備和創意設計規模持續擴大。
世貿組織前任總干事拉米在2017年曾經預測世界經濟格局將發生長期持續的地殼構造性變遷。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尤其是一些國家搞“小院高墻”,局部脫鉤斷鏈正在演化之中,全球價值鏈正在劇烈重構,效率和安全成為投資者優先考慮的因素,跨國公司正在加速多元化布局,采用多元采購、縮短供應鏈,甚至回流采取“中國+1”的方式,以增強供應鏈韌性。同時,在前沿性新興產業領域競爭非常激烈,有的國家會脫穎而出,逆流而上,趕上潮流;有的會被淘汰出局,有的就會被甩得更遠,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會進一步分化。聯合國貿發會議將這一輪全球價值鏈重構的表現形式定義為,本土化,即部分延伸在外的價值鏈環節回流國內;區域化,即區域內價值鏈聯系加強;多元化,即廣泛布局可替代的價值鏈。三種形式的價值鏈重構都會帶來全球范圍內的產業轉移,本土化要求制造業回流,區域化和多元化也將帶來全球生產的重新配置。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產業重構將以本土化、多元化為主,而原本碎片化布局的產業將區域化。
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國策,堅定不移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敞開大門搞建設,才能實現合作共贏。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新興產業企業有35家,全球獨角獸企業中中國企業總數達到312家,位列全球第二;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為63391.12億元,其中,一般貿易出口22174.63億元,加工貿易出口30012.25億元,保稅物流出口10835.95億元,其他貿易出口368.37億元,說明我國前沿性新興產業已具備開啟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基礎。
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同時,我國前沿性新興產業要通過多元化和區域化,探索構建“以我為主”的前沿性新興產業價值鏈,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目前而言,多元化發展的空間就是“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化的空間就是RCEP成員國。我國前沿性新興產業應堅持多邊貿易規則,維護雙邊貿易投資紀律,形成我國制造業企業出口上中游中間品,沿線或成員國生產最終制成品模式,產品既在本國市場銷售,也返銷中國市場和出口第三方市場;形成我國服務業企業基于互聯網向沿線或成員國提供跨境交付服務模式,從而與沿線或成員國形成前沿性新興產業跨境價值鏈,共享福祉,共同發展。
來源:中國貿易報
作者:姚為群,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編輯:阮海斌